


1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15356.html
随处可见的普通话“问候”
这场风暴席卷了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特区政府官员召开新闻发布会到学者举办学术沙龙,从电视、广播甚至到地铁播音,从出租车司机、商场营业员到外企职员,普通话无处不在。
香港的地铁里,报站以粤语、英语、普通话广播;巴士、电梯的指示以繁体、简体中文和英文标明;香港政府网站,有繁体、简体中文和英文显示;求职面试大都会采用两文(中、英文)三语的形式进行。
有的香港人更是从学习普通话这场“风暴”中找到商机,出书、出影带、出CD,甚至出VCD,举办学普通话讲座,电视台、电台为了吸引观众,纷纷播出学普通话节目,普通话培训班也像雨后春笋般冒出……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旗下电台2016年2月22日在播放普通话新闻时,出现简体字字幕,引起热议。
2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15356.html
学校教育助力普通话推广
自香港回归以来,不仅有很多内地生及专才来港学习、工作,亦有很多港生到内地发展,随着两地各方面合作日益深化,普通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普通话学习有助提高本港大专生未来的竞争力。而近年来普通话在香港普及程度的跃升,学校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普通话已成为香港小学一门核心课程
普通话自1998年起成为香港小学一门核心科目,在1998年及以后入学的学生,都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普通话至初中三年级,接受9年的普通话教育;2000年,普通话更成为中学会考科目。此外,香港的中小学每年都举办各类的普通话演讲比赛,学校把普通话列为重要的课程和技能来看待。
目前香港最少有5所大学都要求学生修读普通话课程或报考普通话考试。此外,不少高校也会经常组织校园普通话比赛,积极与内地交流。比如自2012年始,香港教育学院为了提高其中文师范专业学生的普通话能力,与大陆地区五所高校合作举办普通话学习活动——“普通话沉浸项目”。
在香港,你可能离不开普通话了
1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15356.html
普通话成为职场“香饽饽”
近年内地与香港融合紧密,不少经济及民生项目正在合作展开,因此对于正在找工作的香港年轻人来说,通晓普通话早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优势。为寻求到条件更好的工作,一些求职者和雇员都会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以求提高“身价”。
*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招工启事:“本店铺急招员工,要求能讲流利普通话与英文,薪优,有意者请致电×××……”
*2017年11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网站上公开招聘行政总监,其中的求职要求中更是特别强调了申请人必须擅长普通话,但无硬性规定懂粤语。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在官方网页,刊登招聘故宫馆行政总监的消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网页)
不管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招工启事,还是条件更好的工作招聘,对于普通话的特别要求更是折射出了普通话在香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15356.html
普通话搭建两地交流桥梁
*警务工作是服务人群的工作,随着内地与香港关系越来越紧密,内地赴港的人数增加,普通话在香港已成为警察必备的交流工具。受香港警察队员佐级协会、本地督察协会的委托,暨南大学从2001年起开始为香港警务人员“度身定做”普通话训练班。这些学员中有普通警员,有探长,有高级督察、总督察,甚至是总警司。他们在工作中有身份高低之分,但坐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教室里,却是等级相当的学生。
*1997年香港回归,为内地和香港电影行业的进一步交流提供了现实基础。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与内地公司展开多元化合作,很多香港导演也懂得讲普通话了。比如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他甚至已经可以熟练的使用儿化音……
*2012年,“香港相声俱乐部”在香港应运而生。相声在中国内地广受欢迎,但遗憾在香港一直未流行起来,相信越来越多港人会听及讲普通话,有助这一国粹艺术的普及。相声大师、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姜昆表示将研究本地文化,创作受港人欢迎的作品。
*不少香港青年创业者被内地的“双创”大潮吸引,到北京、深圳寻找创业机会。香港青年协会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约半数受访创业者计划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创业,当中三分之二以内地为目标。香港“80后”青年岑棓琛是香港视野机器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我们决定要做森林防火机器人的时候,就决定北上进入内地。”他说,内地森林防火市场大,而且内地的创投资本也更加成熟。
"煲冬瓜"(普通话)背后的民族认同感
在这片“一国两制”的土地上,英语、广东话和普通话被和谐自如地运用,而普通话俨然成为一种时尚,日渐流行。除了同内地紧密交流的需要,随着香港人对国民身份日益认同,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学习普通话也成为香港市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如今,越来越多不同年龄的香港人正从“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普通话中,摸索国家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从普通话方方正正的字里行间,探寻同根同源的历史渊源;因为普通话,香港与内地的陌生感减少了,香港与内地的文化连结更加密切,社会主体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1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