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感悟)

329阅读模式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第一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每个字的含义:知:了解、理解;愠:生气、怨恨、恼火、愤怒、埋怨;亦:也。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而:但是。”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孔子《论语》。 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阐明一个道理: 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自己要自信,宽厚, 做一个有道德的君子。 要还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必须先解读这个“人”字。 这个“人”字代表什么样的人,他们又是个怎么样的“不知”法? 明白了,你就知道,遇到这样的人“不知”你,你也会“愠”的。
《论语》中的“人”经常用来表示士大夫阶层的人,这样的人都是知识分子,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这句话里的“人”就包括在了这类人中。 这是第一个要明确的。 第二个要明确的是。既然是知识分子,那么,在知识分子中,为什么会有“君子”“人”之分呢? 这是因为二者产生“见识”的模式不同,或者说,二者的学习模式不同。 一般的知识分子,也就是这句话中的“人”“见识”的产生过程,一般都是基于,以往的知识、典籍、权威的观点…… 而像孔子这样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君子,他们产生“见识”的过程,与以往的知识、典籍、权威论点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在《论语·卫灵公》中写得很清楚。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学生问孔子,老师您懂的这么多,一定是您书看得多,见多识广。孔子说不是的,很多事情我之前并没有接触,只是我能洞察()其中()的道理()。 这个与王阳明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同一回事。 这是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者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有些东西他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但是一上手就能非常精通。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君子这样的表现,对于依靠传统学习模式获得“见识”“人”来说,会极大的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嫉妒心! 凭什么你说的,会比我认认真真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有道理呢?这是不可接受的,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人的“不知”就是嘲笑、诋毁、诽谤、抹黑…… ……你丫一定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 你遇到这样的“不知”会怎么样?一定会很生气! 但是,孔子却要求“不愠”“不愠”才是君子。 这是,孔子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孔子的气度是不是很大呢? 更多还原中华源头文化的内容,欢迎大家来我的头条号看看、交流……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24706.html
懂站帝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8月12日 00:18:35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9504503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评论  0  访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