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不会被热死。 最适合蚊子生存的温度在22℃~32℃之间,如果气温长期超过35℃,蚊子也会吃不消,它会躲进草丛、树荫、楼梯道、人防工程等地方避暑。另外,温度过高会导致路面小型积水变少,蚊子便缺少了产卵的“温床”。 40℃以上的高温,对蚊子的杀伤力相当大。因为蚊子从卵到幼虫到蛹的几个发育阶段,都在水里。它们对水温特别敏感。研究发现,水温15~26℃时,蚊子繁殖发育最快,这是蚊子最爱的温度。
近日,“今年的蚊子好像变少了”登上热搜。有研究表示,蚊虫活动的最适宜温度为25℃-30℃,成蚊吸血温度一般在15℃-40℃之间,超过40℃将停止吸血活动。
转眼已经到了八月末,在北方夏日的暑气已经渐渐消散,可南方却一反常态,依然在高温天气的炙烤下,甚至多个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旱灾。悠扬的蝉鸣,潺潺的溪流是夏天永远都回忆,随之而来的也有蚊子讨厌的嗡嗡声,可今年连蚊子好像也受到了极端天气的考验,在原本应该肆虐的季节,南方的大部分地区蚊子都少的可怜,这算是高温天气下的唯一好消息了。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27322.html

根据调查,今年南方多地的蚊虫确实明显少于以往,蚊子的幼虫叫孑孓,通常生活在池沼、水沟等水流静止的地方,孑孓并没有水下呼吸的能力,它们只能像一个个小棍子一样在水面倒立漂浮,将腹部近尾端的呼吸管露出水面来呼吸。高温对孑孓有着致命的杀伤力,急剧升高的温度对孑孓来说是一场灾难,水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大大影响其生存力,当在水温达到40°C时孑孓会在一个小时内全部死亡。而在蚊子最终羽化之前,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孑孓化蛹,这时的蚊蛹将会漂浮在水面,经过两到三天的生长后就会羽化成终极形态。这个阶段的蚊子对气温的变化十分敏感,当温度超过38度时,蚊蛹羽化的概率将低于15%,大部分蚊子将无力羽化,就算侥幸羽化成蚊也会变得极为虚弱,经不起一点点的风浪,繁殖和生存能力极差,很难继续繁育后代。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27322.html

作为孑孓生存载体的水温,是蚊子成虫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低水温下长大的蚊,成虫会更大,繁殖能力也越高,而今年的高温让蚊子都变成了水土不服的小不点,在春天孵化出一代蚊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整个南方的蚊子大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直到最近的极端天气,让蚊子几乎全军覆没。更何况高温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干旱,许多河流水位都已降至历史最低,蚊子产卵的最佳场所水渠和小水湾早已随着高温蒸发,蚊子就算想要产卵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场所。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27322.html

不光孑孓,温度对蚊子成虫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随着世界各地交流的频繁,伊蚊作为外来物种早已在我国发展壮大,,他们毒性强,繁殖快,活动范围广,而且可以不分白昼的活动,成为吸血家族的新贵族,直接填补了我国“白天无蚊”的空白。极端的酷热终于让伊蚊遭遇了生存危机,动辄40度以上的高温让蚊子几乎失去了繁殖能力,要知道,蚊子吸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繁殖储存能量。失去繁殖能力的蚊子间接失去了吸血的动力。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27322.html

蚊子虽然没有智慧,但面对严峻的生存危机,在本能的驱使下,大批蚊子会寻找适合繁殖后代的地方进行迁徙,这也意味着许多原本只存在于热带地区的疾病将随着迁徙向气候更加适宜的温带地区扩散,到2070年,面临疟疾和登革热传播风险的人群可能会增加50亿,世界卫生组织对此评估后也认为,未来30年内,如果世界气候依然继续变暖,高温迫使蚊子向各地迁徙,即便将医疗技术进步的因素计算在内,因蚊媒传播导致的疟疾也会使额外的6万人死亡。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27322.html

今年席卷全球的高温是对所有昆虫的生死考验,几乎所有的昆虫种群在突如其来的高温下都有至少30%的减损,甚至有的种群已经丧失了继续繁衍的能力,在本代昆虫死亡后整个种群将面临灭绝。昆虫的减少直接降低了农作物的授粉效率,随之而来的将是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原本趋近平衡的整个生物链都将遭到破坏。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27322.html

人类终将尝到破坏环境的苦果,今年的极端天气是地球对我们发出的预警,现在采取措施或许还来得及!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27322.html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2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