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使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激发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活力。完善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管理等工作联动机制。推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要突出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协同创新,推动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国有文化资产使用效率。引导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依法保障民营文化企业合法权益。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鼓励大型文化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在提供个性化、多样性、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加强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互联网创业等载体建设,打造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挥文化资源集聚效应,并将产业优势辐射到关联产业链上,形成具有联动效应的文化产业带。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培育数字出版、数字艺术、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联系密切,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陶冶心灵。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注重以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形式催生文化消费新模式。积极拓展文化产业重点场景应用边界,发展“文化+”消费新场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促,打造更多参与式、体验式的综合性消费载体,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形式和消费模式。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博物馆之城、书香之城、戏剧之城......在这些名片的背后,折射的是北京雄厚的文化实力。在2022北京文化论坛上,《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亮出“成绩单”: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539家,比上年增加368家;收入合计17563.8亿元,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8.9%,超过了疫情前水平(2019年增幅8.2%);利润总额1429.4亿元,同比增长47.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人均实现营业收入299万元,较上年增加32.8万元。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北京文化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业务的拓展,弥补线下业务受限的空间,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0.5%,这也是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10%,堪为标志性事件。这一比重稳居全国第一,北京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2021年9月,中国首家、全球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盛大开园。开园当日,门票1分钟售罄,赴京机票预定量环比增长超200%。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210万人次,营收超过16亿元。环球影城为北京注入更多国际化、现代化、时尚化元素,以中国特色创建国际文化旅游新高地。北京环球影城的开园被列入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北京环球影城可谓是‘吸睛又吸金’。”北京通州文旅区管理局副主任刘芸表示,作为大型的文体娱乐综合体,这里汇聚了全世界环球项目中人气最高的骑乘娱乐设施、地标景点和表演演出。去年,开园仅3个多月就强势带动通州区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收入同比增长367.4%,住宿业收入增长122.6%。今年一季度,拉动文体娱乐业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可以说,环球影城作为北京文化形象的一张新名片,成为文旅产业的新动能。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特色园区正成为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承载地。近年来,郎园、首钢园、隆福寺等城市文化地标悄然涌现,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文化消费新热点。2021年,798艺术区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798艺术节”彰显了798艺术区作为国际知名当代艺术园区的鲜明特色;工业遗存与奥运元素结合的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惊艳亮相,百年首钢老厂区成为文化园区建设与奥林匹克运动有机融合的典范;咏园正式推出“首个非遗主题实景沉浸式空间”,打造集剧本杀、换装等形式于一体的非遗体验空间......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翻开北京地图,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构成一个三角形。“东城区这两年一直在培育‘文化金三角’,将故宫、王府井、隆福寺串起来,推动资源互补联动,实现‘文化、人、空间、产业’融合共生,成为东城文化新名片。”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说。近日,东城区也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实现350亿元,推动“文化金三角”成为国际顶级文化矩阵,推动东城区成为规模更大、辐射更广、作用更强的文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北京的文化消费也在持续回暖。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北京推出了《觉醒年代》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精品,“大戏看北京”成为首都文化新名片,实体书店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北京也持续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等品牌活动,线上线下消费活动相互促进,有效提振市场信心。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367元,同比增长12.2%。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去年,一批庆祝建党百年题材的北京作品走红“出圈”。《觉醒年代》《大决战》《长津湖》《香山之夜》《李大钊》等精品力作诠释党史,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在《觉醒年代》播出以后,有不少年轻观众在弹幕上刷‘我竟然在看一部红色题材剧’。”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导演张永新说,“他们接受的是真诚的、真实的、有历史文化穿透力的作品。”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更多的文化设施正在浸润着这座城市。前不久,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华电影院,在沉寂了多年之后,“转型”成为一座集演出场所、文艺团体、演出经纪机构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机构——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这里不光有戏,还将有咖啡馆、艺术展厅、书店。还将带来歌剧等音乐类戏剧,上演反映东城故事的现实主义戏剧,让人们既能感受国内外高品质作品,又能找到城市记忆。”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剧场经理于跃说。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
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饱含着深邃而厚重的文化。未来一段时期,北京将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大力推进“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赋能城市”战略,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新贡献。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文章源自懂站帝-http://www.sfdkj.com/33561.html